我们用9年探索和32万字沉淀,为你破解了“高效工作”与“品质生活”的密码
近期,少数派通过电子工业出版社,正式出版了这本《数字时代的效率手册》,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少数派跟这本书的幕后故事。
▍缘起一次不经意的鼓励
我很庆幸,小学时写下的第一篇作文,获得了语文老师的赞赏,这个不起眼的鼓励,却让我对写作和记录产生了好感,并一直保持了这个习惯。尽管因为有很多意外的原因,我并没有直接进入写作相关的行业去工作,但这个习惯,却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的人生轨迹。
(相关资料图)
二十年前,从东北小城横跨四千公里,来到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,在服务行业卧薪尝胆,又到销售行业千锤百炼,通过逻辑清晰的工作报告获得晋升机会,后来在个人博客上分享经验文章,获得了第一批忠实用户,才有机会跨入了互联网行业。虽然整个转行过程一波三折,但写作能力却一直贯穿始终,帮助自己成长的同时,也间接影响了身边人。
本书的第 13-14 章,我们也专门对写作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梳理,提供了大量写作的思路、方法和工具的详细介绍。
▍创办少数人的分享平台
于是,我在九年前建立了少数派的内容共创模式,吸纳和寻找科技产品实践者,通过写作晋升体系,让他们用业余时间成为专业创作者,同时提供了一个高效率的内容价值转化平台。就用这种最简单,最原始的方式,我们积累了五百多名出版级别的创作者,沉淀了两万余篇高质量的数字科技知识内容,每年供数千万人查阅和学习。
现在,从线上回到线下,我们终于有能力将这些优质内容进行结集出版,帮助更多人优化数字生活。
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,都来自各个领域资深的从业者,不是那种思维和工具的入门概念,而是从每一个作者的反思开始的,效率并不是学会用各种工具?计划也不是排满每天的日程?一切回归本质,重新思考再出发。而能够将这些内容系统化的串联起来,要得益于少数派的创作社区和写作氛围,这也是我们前后用了十年时间打磨的价值闭环。
▍有幸见证数字时代的开启
说到数字生活,少数派用了十年时间去见证这个过程,从 PDA 产品进入国内开始,基于数字设备的高效工作,一直都是小众精英的专属权利,这些设备不仅有价格门槛,还有使用门槛,甚至需要专业人士上手指导,少数派的前身煮机社区,就是这样的爱好者聚集地,大家相互帮助,无私分享,享受折腾工具的乐趣和成就感。
随后,iPhone 的诞生和普及,让这些高门槛的数字工具,变成了定价几块到几十块的付费软件。然而,在那个盗版横行的年代,少数派不仅提供知识和方法,也成了正版付费的倡导者。让大量互联网用户,建立了为软件和内容付费的正确认知,效率工具首当其冲。
随着应用生态的不断完善,我们渐渐发现,手机应用变成了数字生活的入口,它可以衔接智能硬件、线下服务、影音内容,少数派也扩展成了用户的数字生活指南。此时,我们开始帮助用户筛选那些真正用心和有价值的产品,共同去实践产品的使用场景,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,效率更高。
这本书从计划、时间、任务三个管理维度,对数字时代的工具和方法,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阐述,并配备了实操案例,帮助大家善用工具。效率的本质不是被工具操控,被工作团团围住,而是在合理的时间精力下,平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。
▍少数派不仅仅是数字科技
在这之后,智能家居、智能汽车、万物互联的时代开启,我们开始深度思考数字生活的真正意义,通过研讨、创作、整编、传播优质内容,让少数人的经验分享,帮助更多人高效工作和品质生活,这才是少数派的长期使命,也是优质社区的长期价值,而数字化只是这个时代的切入点而已。
直到这时,我们才发现,少数派错过了太多时代的风口,不管是科技媒体风潮、还是微博兴起,不管是微信公众号红利、还是抖音视频崛起,我们一直安安静静的,坚守分享的价值和内容的本质。蓦然回首,我们竟然汇聚了大量的长尾作者和优质内容,成为了中文科技内容领域的一股中坚力量。
老麦自驾抵达 5000 米珠峰大本营
在少数派,你看不到成功学理论,却可以看到一套完整的效率工具流程;你看不到行业热评,却可以跟随从业者的角度,了解最真实的幕后故事;你看不到名人哲理,却可以从普通人的思考中得到深度共鸣。在践行少数派的过程中,让我们自成一派。
少数派投资人云创沈总登上珠峰 7950 米 C4 营地
我们希望少数派的存在,能让那些忠于兴趣,坚持钻研,乐于分享的普通人,获得他们应有的赞赏和回报,一个良性的内容创作环境,持续产出高质量内容,才能为行业的创新产生真正的助力。他们也许注定是少数,但一定是行业中最靓丽的风景。
在本书当中,你也能深刻的感受他们在数字时代的思考和转变,希望这本书对大家的效率实践,产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。
在此前,我们为所有少数派 Prime+ 早鸟会员们免费赠送了这本《数字时代的效率手册》,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