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即时:丰南区新兴社区:托起老旧小区居民“稳稳的幸福”
守正创新谋发展,业兴人和惠民生。
(相关资料图)
新兴社区成立于1993年10月,位于丰南主城区西北部,是丰南区最早成立的城市社区,至今已有29年的历史。近年来,新兴社区围绕街道“老城新貌”党建示范带和“善治宜居”党建示范片区打造要求,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提出“四新四兴”党建工作品牌,大力推进特色社团活动与智慧养老体系建设,实现老旧小区人居环境“华丽蜕变”,老城区治理“焕新重生”。
“新”思想引领“兴”服务。全力打造“一心六站”服务体系,始终坚守为民便民利民初心,高标准建设一站式服务站、居家养老服务站、教育休闲家驿站、睦邻助老示范站、医疗卫生服务站和社团活动交流站,以“一站式+一键式”主动高效服务的“小切口”贴近为民办实事的“大民生”。如为了确保辖区老人都能按时进行退休年审,正常享受养老待遇,社区安排网格员与志愿者组成“1+1”志愿服务小分队,对辖区内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入户走访,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生活状况,手把手帮助他们办好养老服务信息认证手续,将社区的服务与关爱切实送到居民的心坎儿上。家住新税小区的张大妈今年77岁,因为年前摔了一跤导致腿脚不便,儿女也因为工作忙不能陪在身边,社区网格员把这些情况写在本上、记在心里,将张大妈列入重点关注和服务对象,每天打电话询问情况,每隔两三天就上门为她收拾屋子,陪她聊聊家常。“谢谢你们记挂着我,像儿女一样贴心暖心!”张大妈拉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感激地说道。
“新”队伍激发“兴”活力。社区依托五级网格党建组织体系,先后建立“草根宣讲党支部”“民情民意云收集党小组”“红飘带临时党支部”“孙叔议事帮帮团”等富有社区特色和民情味道的各类党员先锋队伍、社团组织,不断壮大党建“朋友圈”,合力画出共治“同心圆”,为社区治理注入蓬勃活力。如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中,有居民反映小区北面围墙年久失修,墙体发生倾斜,对居民人身安全和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,居民向改造施工方多次提意见无果。“孙叔议事帮帮团”团长孙兆春了解此事后,带领成员们到施工现场进行协商,最终改造方同意将倾斜错位的围墙拆除,重新修建,连同周围墙体一并粉刷,让原本斑驳的老旧墙体重新焕发了生机。在群策群力、集思广益的氛围下,一件件百姓身边的“烦心事儿”、期盼已久的“心里事儿”,或列入工作日程加快推进,或多方联动拍板解决,居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对社区的归属感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不断增强。
“新”机制赋能“兴”治理。强化创新思维,突出服务理念,以“工作要务实,摸排要详实,服务要朴实”为工作标准,深入推进“网格化+铁脚板”治理模式,将工作重心集中到解决居民“急难愁盼”问题上,将社区力量下沉到离居民更近之处,以此夯实网格化管理基础,实现“人到网格中去、事在网格中办”目标。日常工作中,社区除了向辖区居民提供“点单式”服务外,还以网格员人手一份的“民情网格图”为“风向标”,为13类重点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,如对困难群体、残疾家庭、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实行“六必访”,随时随地掌握他们的所需所求,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。为最大程度激发和调动网格工作人员积极性、主动性,社区创新“五员一线”工作法,通过培养“多面手”网格员,增强社区快速反应、精准落实、提升服务的能力,2023年开年以来,社区累计为民办实事139件,服务居民千余人,将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变为“最美零距离”。
“新”智慧见证“兴”精度。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,不断完善“云网格+科技支撑”的治理模式,搭建起“掌上四合院”“掌上邻距离”“WE志愿”三大智慧治理平台,建立起信息收集、闭环监测、处置跟进的大数据支撑体系,实现“线上有平台、格中有专员、手中有终端”,推动数字技术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,大大提升了治理效能和精细化水平。今年以来,三大平台累计调度网格员210次,下达工作指令400余条,用心用情为居民办好每一件“身边小事”,做好民生幸福“大文章”。
来源:唐山劳动日报 翟剑